昨夜,湖南的气温骤然下降,我梦见了表叔。今天,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他故事的片段。
表叔叫李清波,湘阴人。他在年轻时被炮弹炸死,死状惨烈。有人说,收尸的人发现他的四肢完好,但内脏已全无,腹部有一个巨大的伤口……事先声明,这篇文章将尽可能保持真实,避免那些虚伪激昂的文字,如果它让某些人不悦,请勿怪罪。
我认为,虚伪是一种亵渎,而只有真实才能激发真正的敬畏,只有真实,才是对英灵最深的告慰。
1. 在家乡
1959年农历10月17日,湘阴县白马寺洞庭公社红旗村黄金台,李清波的诞生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。父亲给他取名李清波,寓意“清波漾漾,宁静祥和”,并希望他一生安稳,不必轰轰烈烈,只要能平安度过一生。
李清波的父亲有两个儿子,大儿子李敬波当时四岁;村里的乡亲们总羡慕李家有两个儿子,觉得命运如此眷顾。
展开剩余83%李清波六岁时,家里迎来了两个妹妹:李彩霞和李朝霞。兄妹四人感情深厚,家庭和睦。生活看似简单美好,但命运的转折,才刚刚开始。
1978年6月,李清波高中毕业,闲在家里不安分。他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待下去,必须要出去工作。正好,白马寺粮站在收粮,因忙不过来,急需人手。父亲身为公社社长,便让他去粮站做临时工。李清波顺从地去做,但心里并不满足。他说:“我不想待在粮站,我要去当兵。”那时的年轻人,往往认为“当兵”是非常光荣的事情。
父亲劝他说:“当兵虽好,可是苦得很,你受得了吗?”李清波却坚定地回答:“无论多苦,我都愿意去!”
命运就是如此,总会在你心中埋下什么,便会在合适的时机给予回应。没多久,征兵的消息传来,李清波急忙去报名,体检和政审一切顺利,他只待入伍通知书。
那天早上,李清波和父母一起吃早餐,母亲说:“今天,是你的19岁生日。”他从饭碗中挖出一个荷包蛋,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。然而,他没有停下,匆匆赶往粮站。母亲在背后喊道:“伢子,趁着去部队前,别再忙了,家里还能多陪陪几天。”李清波却笑着回应:“我就是想趁这几天多赚点钱。”他的小小财迷心态,让人忍俊不禁。
下楼时,他遇到了高中同学张晓燕。两人差点撞在一起,张晓燕便问他:“你去哪里?”李清波回答:“去上班。”张晓燕递给他一个日记本,说:“听说你要去参军了,我想送你一样东西。”李清波一开始拒绝了:“不行,我没有东西可以送你。”张晓燕不以为意,打开日记本,里面有一首歌《九九艳阳天》。这是电影《柳堡的故事》的主题曲,歌词唱的是哥哥要去当兵,妹妹难舍难分。
李清波顿时脸红,他再次拒绝道:“对不起,张晓燕,我不能收你的礼物。”他匆匆跑开了,留下张晓燕站在原地。她气愤地躲到了屋角去哭。片刻后,张晓燕偷偷望向李清波离去的背影,发现他竟然又跑了回来,心中暗自甜蜜,她知道,李清波的心里也有她。
12月15日,李清波即将离家去部队,家里来了很多亲戚和朋友来送别他。离别的前夜,李清波心里充满了不舍,他想起了爸爸妈妈、大哥,还有两个淘气的妹妹。他舍不得离开,舍不得她们将来的孤单。他悄悄地去邻居家看妹妹们,坐在她们床前守了一整夜。
第二天早晨,卡车来了,锣鼓喧天,李清波和战友们一起,踏上了他的新生活。
2. 在部队
12月19日,李清波与新兵们坐卡车前往汨罗,再乘火车前往部队。火车车厢里弥漫着猪屎的味道,新兵们纷纷笑话李清波是干部子弟,闻不得这种气味。李清波虽然不适应,但还是强忍着,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。
几天后,李清波和战友们终于抵达广西崇左,开始了更加艰苦的训练。生活条件恶劣,战士们只能在简陋的棚子里睡觉,茅草铺成的床铺几乎无法挡住寒风。即使如此,李清波仍然能安然入睡,展示出极强的适应能力。
随后,李清波被分配到42军373团3营机枪连,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,他和战友们逐渐融入了这个大家庭。
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李清波和战友们发现,部队的训练变得愈加严苛。1979年1月27日,部队放假两天过年,年夜饭上丰富的菜肴和土茅台酒让大家稍微放松,但李清波心中却充满了不安。
2月8日,班长宣布全营进入一级战备,李清波心中的恐惧感愈加强烈,终于意识到,战争已经迫在眉睫。果然,不久后,战斗的号角响起,李清波和战友们被紧急部署,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。
2月17日,李清波所在的班参加了对敌方阵地的进攻,经过数轮炮火洗礼,李清波所在班冒着猛烈的火力,勇敢地冲向敌人的火力点。在一次战斗中,李清波肩负重机枪的任务,他与战友们交替掩护、转移阵地,不断压制敌人的火力。
战斗愈发激烈,敌方的高射机枪、重机枪以及地雷不断造成伤亡。李清波明知暴露在敌火下危险重重,却毫不退缩,始终坚守阵地,奋力压制敌人火力。终于,在敌人的炮火中,李清波为战友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,但也因此受伤。
伤情虽然严重,但李清波依然坚持参战,他毫不示弱地继续压制敌人的火力,尽管伤口鲜血直流。
3. 回家
李清波的父亲当时担任公社党委书记,每天下班后妻子都会问:“别人家都来了电报,清波怎么还没消息?”每次,他都笑着说:“刚打完仗,部队忙得很。”然而,他自己心里清楚,儿子的命运已无法掌控。
1979年4月19日,电报终于送到了李清波家中。父亲收到电报和遗物时,悲痛至极,几乎站不住,摔倒在地。李清波的父亲默默将遗物藏好,悲痛无言,抚摸着柜门,悄悄地说:“伢子,你暂时住在这里,爸爸还不能带你回家。”
第三天,烈士追悼会在白马寺镇的电影院举行,亲戚朋友都来送李清波最后一程。父亲头发已全白,母亲双眼肿胀,依靠儿女的扶持。母亲不停地喃喃自语:“我的崽,我的崽嘢……”
在追悼会的一角,张晓燕穿着黑棉袄,手捧李清波的日记本,一张张撕纸烧掉,低着头不理会任何人。
后记:
李清波,1959年10月17日出生于湘阴县白马寺,广州军区42军373团三营重机枪连战士,1979年2月17日牺牲。牺牲后,他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,立三等功。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儿子,是人民的好子弟兵。在短短52天的军旅生涯里,他用血与汗书写了忠诚与勇敢,用19岁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他的诺言。他永远是人民的骄傲,永远活在祖国人民心中。
李清波的英勇事迹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,祖国的繁荣昌盛,人民的安乐祥和,都离不开他们的血与泪!
发布于:天津市伍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